【📸天空之鏡攝影攻略!路線+攝影小秘笈】

[博客授權分享:NGMNH photography]香港有不少可以拍到天空之鏡的地方, 除了最為人熟悉的西環碼頭, 添馬公園和天人合一亭之外, 大家想到其他好地方嗎?筆者想透過這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三個好去處, 附上前往路線和攝影小秘笈, 希望大家也能拍出自己的佳作~
要開始了緊張嗎?! 哈哈~
要拍攝天空之鏡, 首先要尋找水面/水灘作倒影之用, 機身從低角度朝向目標構圖, 如水灘面積較細小, 則盡量把相機貼近水面, 令倒影比例接近實像, 以對稱構圖法去拍攝。另外因有時地面比較濕滑, 筆者通常會準備膠袋鋪在地上, 以防機身沾濕。最後是去除水面上的細小雜物, 減少反射景象的影響, 而光線方面則盡量避免在猛烈陽光底下拍攝, 避免因高光反差令相片過曝/過暗, 盡量從順光或者側光方向下拍攝。

天空之鏡攝影提示重點:

-利用有靜止的水面/水灘(唔建議故意整濕呀!)
-盡量以低角度拍攝(貼緊水面)
-帶備膠袋/防水物料
-順光,側光拍攝(避開猛烈太陽)
-去除水面上的污穢
純文字解釋有點複雜?! 好吧好吧, 我們一起看看實際例子!~

1.烏溪沙

這個是筆者最常去的地方, 經過往觀察, 天空之鏡只能在潮退/風平浪靜時才影到, 一旦潮漲水面便會因水流泛起波浪而影響反射的清晰度。

路線指南:由馬鞍山地鐵站A1出口經馬鞍山廣場步行約10分鐘, 烏溪沙有著長長的海岸線, 最為人熟悉就是心形石沙灘。但大家可能會忽略較後的路段, 從烏溪沙碼頭右邊小路一直往前走, 有一大遍石灘, 在潮退時往往會留下不少的水灘, 大家到訪此地時也可留意這裡~

2.下白泥

下白泥對大家來說可能是一個相對較為偏遠的地方(以南則是屯門區稔灣則是新界西堆填區的所在地), 地面積相當大, 沿岸都是泥灘因而留下不少水灘, 所以能拍下天空之鏡的機會也相對較大。大家要注意泥灘同沙灘的分別, 這裡的地理性質與烏溪沙有所不同喔!

順道一提泥灘的性質和形成原因:泥海灘的坡度比石質海灘的坡度(<0.1%)平緩得多, 灘面寬闊而低平, 灘寬可達數公里至數十公里。海洋中的粉砂和黏土在漲潮時會被潮水帶至平緩的潮間帶, 或者海灣處。海水的水動能很小,粉砂和泥便會甲而沉積下來, 形成泥灘。

路線指南:由元朗(泰豐街)乘坐新界專線小巴33線到下白泥總站, 如果想更有挑戰性, 可從菠蘿山步行至下白泥。但提提大家, 星期六日前往此地的小巴班次比較疏落, 日落後總站總是擠滿了人, 筆者當時花了差不多一個多小時才能離開~另一個離開方法就是Call的士~

3.石澳

石澳後灘, 與大頭洲之間有一道粉藍石橋相連, 與上述兩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有所不同。由於大頭洲地處於香港的東面, 受東北信風影響, 海口位置容易翻起大浪,而拍攝位置主要靠海水水面反映 , 不是靠地上的水攤用作鏡面效果, 所以需要些運氣才能拍到天空之鏡喔!~

路線指南:在筲箕灣巴士總站 (筲箕灣地鐵A3出口)乘搭新巴9號或總站旁邊的紅色小巴直達石澳總站下車。拍攝地點為情人橋, 兩者距離比較遠, 需步行大約十至二十分鐘。

後記:多加留意身邊日常事物, 不要局限靜止的水面/水灘之外, 看見一些能作反射的物件也能做到差不多的效果, 例如:一灘小小水積/雲石面/車身/牆身/玻璃, 除此之外我們也能用水自製水積作鏡面效果(請處理乾淨才好離開)。
此外, 大家也可跳出對稱構圖法的概念而去發掘屬於自己的構圖。要加油喔!~

注意事項:⚠請大家保持環境整潔,切勿破壞生態環境及亂拋垃圾~

*此文章由NGMNH photography授權分享,原文網址:《帶你攝時間》天空之鏡好易影?!

文字整理:香港人.遊香港/文字及圖片來源:NGMNH photography